中美联合国交锋, 这一次, 中方先发制人, 美方被当场抓了个正着

发布日期:2025-09-07 23:45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
中美在联合国展开交锋,这一次,中方代表选择先发制人,不仅准确预判了美方的发言套路,还在联合国当场点破,美方被当场抓了个正着。那么,中方为何选择打破以往的“先听后答”,改为主动出击?而美方一再在联合国场合针对中国,背后动机又是什么?

当地时间8月26日上午,联合国开发计划署、联合国人口基金、联合国项目事务厅执行局2025年第二次常会在纽约举行。按照惯例,各成员国代表会就合作方案和发展议题发表看法。而这类场合,往往也是中美在多边舞台上博弈的缩影。

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在发言中,没有像过去那样“留一手”观望,而是开门见山指出,美国代表稍后极有可能会老调重弹,再次对中方与人口基金的合作进行无端指责。话音未落,这种直白的预告已经让会场气氛紧张起来。

这种“预判性发言”的罕见之处,在于它不仅把美方的伎俩提前暴露在聚光灯下,更等于给美方设下了一道“当众考题”。如果美国代表这次沉默,等于默认过去的指责毫无依据。如果继续照本宣科攻击中国,那就让中方的预判成真。换句话说,中方通过这一手先发制人,让美方无论怎么选择都难以全身而退。

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,美方代表果然不出所料,再次在发言中抛出“不要支持向中国分配资源”的论调,但此时,他们的话已经失去了新鲜感,反倒让国际社会看到一种固执和虚伪。中方此次在这一场合主动亮剑,核心原因有三。首先,这是对美国长期操弄话语权的一次直接反击。

过去美方往往借助多边会议,把中国塑造成所谓的“资源攫取者”,而中国在应对时大多选择随后回击。这种节奏导致国际社会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的往往是美国的声音,而中国的解释则处于被动防守的境地。而这一次,中方选择在美方发言之前点破其套路,相当于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。

其次,这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提醒。孙磊特别指出,是谁切断了对人口基金的供资,使数百万妇女儿童陷入困境,是谁背离了发展的国际共识,答案其实一目了然。这里的谁不言而喻就是美国。中方话语的锋利之处,在于没有用空洞的表述,而是紧紧抓住具体事实,美国在资金支持上的抽身,直接伤害的不是某个国家的面子,而是全球最脆弱群体的生存权。这种对比让美方的道义制高点轰然倒塌。

最后,这也是在多边舞台上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需要。中方反复强调,中国的发展方案完全符合执行局规则,契合《联合国对华可持续发展合作框架》,没有任何违规之处。相比之下,美国的“红眼病”心态则显得格外刺眼。中方这种对比性的发言,不仅回应了当下的质疑,更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国际社会,中国的发展不是“零和博弈”,而是“合作共赢”。

需要指出的是,美方在被动之下仍选择重复老调,说明他们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逻辑漏洞,而是根本不打算改变思路。对美国来说,抹黑中国并不是基于事实的辩论,而是一种战略性的“话术操作”。无论中国的合作是否合理,是否合规,美方都要制造一种“中国不值得信任”的舆论氛围。这背后反映的,是美国对中国在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影响力上升的焦虑。

而此次交锋的意义在于,中国不再只是被动澄清的“应答者”,而是主动设定议题的“引导者”。这标志着中方在多边舞台上的话语策略出现了变化,更加自信,更加灵活,也更懂得利用公开场合揭露对手的虚伪。换句话说,这不只是一次联合国会议上的口舌之争,而是一次中国对外战略话语的升级演练。

事实也证明,美方的指责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,反倒让在场的其他代表更清晰地看到美国的矛盾,一方面指责中国获得资源,另一方面却自己抽身不顾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;一方面标榜公平正义,另一方面却不断将国际合作政治化。总之,这次交锋虽然激烈,但中方先发制人的策略,无疑在外交舞台上取得了先机。




Powered by 澳门大皇冠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